“精品大师课”独角兽公司MasterClass的内容策略,内容不在多,而在于精
人们常说“教育行业是一个慢行业”,MasterClass也算是在这个“慢行业”中的一家典型代表公司了。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,无论是公司的营收、还是用户规模,亦或是全球市场的开拓,MasterClass绝对算不上一家快公司。
在上个月,我们发布了对MasterClass的产品与商业模式的研究分析报告,并且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了MasterClass的产品。在人人都说“内容为王”的年代,MasterClass似乎在走一条自己独特的内容扩充道路,它既没有像YouTube等社交网络上大量的内容,也没有Coursera这样的专业教学网站上的专业和深度。尽管在MasterClas之后,有不少的公司也开始“复制”其模式,但都谈不上获得成功。
MasterClass上最初的3位导师
很难想象,今天已经独角兽规模的MasterClass在最起初只有3位导师。但是由于这3位导师本身的自身影响力,已经足够MasterClass创始人David Rogier开展业务了。借力3个导师,MasterClass很好地进行了商业模式的MVP(最小化验证)。如果在早期过于追求导师的数量可能会错过发展的机会,而如果太少(当然已经不能再少了,3这个数字是很合适的),那么也无法验证商业模式的问题。
所以对于想在内容领域创业的朋友们来说,尽早地去验证产品的可行性非常重要,不要太多,也不要太少。事实上,直到今天,MasterClass上的导师数量也不算多,大约有200位。
MasterClass的另一个内容特点是“不重复”。你在MasterClass上能够看到NBA篮球明星斯蒂芬·库里(Stephen Curry)教授篮球技巧,但是你不会在平台上看到更多的篮球明星。实际上,这在MasterClass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即你不会重复地看到有多位导师讲授同样或近似的内容。
对于内容创业,我们常常容易陷入“内容越多越好”的陷阱。内容越多,用户越多,自然收入也会更多。这是我们常有的观念。但是在MasterClass上,却是内容“越少越好,越精越好”。这可能是与MasterClass的合作模式有关。MasterClass上的内容并不是由用户自己上传发布,而是由其和导师签约后并制作发布。太多的内容也会增长更多的前期成本,也会让用户“丧失判断力”,无法把眼球集中到导师课程上,流量的分散也会影响到和导师的分成收入。即使是目前的导师规模,MasterClass上导师课程浏览量也是非常明显的20/80现象的。
MasterClass的原创内容
为了不让内容“过时”,MasterClass开始了“原创内容”的探索,尽管这一比例还很低,但是扩展内容类型,吸引新用户,留住老用户的重要手段。我们认为这会是MasterClass未来规模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。
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在一个人人都追求“快”的时代,“慢一点”似乎成为了另类。不过这可能也使得MasterClass能够找到真正喜欢自己的用户群,尽管这个人群还是非常小众的。
最近,映魅咨询的全球教育科技产业跟踪栏目Edtracker发布了对MasterClass这家公司的产品及商业模式的解读研究报告。我们整理了30多页的研究文档为大家分析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定位、内容特色、产品功能、用户画像、融资经历等内容。大家可以扫描我们的Edtracker知识星球二维码并搜索“MasterClass”查询获取报告,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即可。
Powered by Froala Editor